沙滩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这后宫有毒 > 第二十七章 天子野望

第二十七章 天子野望

相牵掣,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情况下,不得不握手言和。

    一旦云氏崛起,不说达到之前纪氏那样的地步,就是他们能够危及云风篁了,他们一定会毫不迟疑的对云风篁下毒手!

    嗯,云风篁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她要是能够干掉翼国公府她也不带犹豫的。

    不然呢?

    留个后患给自己添堵?

    “这恐怕不太妥当罢。”云风篁委婉反对,“你想云氏如今在外头看着是什么样的门楣?前有贞熙淑妃,如今有我这贵妃,以及燮妃,膝下连养子带嗣子,也有二子一女。再加上翼国公位极人臣,诸子弟也都有着差使。再有尚主恩典之类的帝宠,怕是要有人劝谏了。”

    毕竟这般厚爱,太让人担心再出个纪氏了。

    “然而北方将有事。”淳嘉叹道,“我不可能一直用着顾氏的人……纵观朝野,也只云氏子弟可倚重。”

    云风篁心头一跳,顿时就想到,关于定北军的接班人。

    摄政王府属意戚九麓,据说昭武伯自己也比较欣赏戚九麓,而一早打这算盘的洛氏,则派了洛铁衣前往经营……

    这两位让昭武伯至今都在权衡,问题是,这两位都不是皇帝的人。

    所以皇帝是打算,支持云氏子?

    那这件事情,她一定要尽全力给搅了!

    云风篁心头发狠,就顾家那种后继无人的,都能将顾箴扶上帝位,如果定北军落到了云氏手里,焉有她的活路?

    “可回头焉知云氏子弟不会成为下一个顾家?”她立刻说道,“到时候,难道你要再立燮妃为后么?以我之见,云氏到底门楣忒高了点,让他们执掌兵权,未免不妥。当年神宗皇帝陛下对纪氏可谓信任无比,由此埋下了纪氏乱政的根源。但神宗陛下有一件事做的非常清醒,就是他始终没给纪氏染指兵权的机会。否则,怕是孝宗先帝,会更不好。”

    看到了吗?

    神宗那种被纪氏哄的晕头转向,驾崩前将孝宗母子俩都托付岳家照顾的皇帝,他都谨记着不给纪氏兵权,以免万一!

    你还不知道防着点云氏?

    兵权就该给出身寒微威胁不到中央的人啊!

    比如说,戚九麓。

    “然而良机稍纵即逝……”淳嘉沉吟着,他当然不可能去支持戚九麓,实际上天子这会儿也没想到戚九麓,但出于一个皇帝的本能,如果可以选择,他其实也不想让云氏太过膨胀。

    问题是,“皇城司从塞外拿到准信,道是穆鄂染了恶疾,就算强撑,怕也撑不了几年。为防事情泄露后,为老可汗所废弃,他买通伺候老可汗的庶妃,里应外合毒杀了老可汗,如今正打算将罪名栽赃给诃勒,号召草原一起追杀这兄弟……”

    那么这种情况下,中原的选择当然是先帮着穆鄂干掉诃勒,再坐等穆鄂凉凉,利用柔昆的关系,扶持穆鄂那能力不足的嫡子上台。

    如此兵不刃血且不沾任何恶名就能够达到目的,再好没有。

    问题是,穆鄂这般心急火燎,甚至不惜做出弑父的举动来,可见寿命实在不长了。

    留给中原做准备的时间当然也非常的仓促。

    这种情况下,淳嘉的确无暇考虑太多,毕竟他还年轻,且有手段,不当心叫臣子坐大了,大可以徐徐图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其削弱,不使成为子孙后患。

    倒是韦纥,这个恶邻一向对中原虎视眈眈,错过这么一次机会坑它,下一次未必能再有这样的良机事小,关键是,一旦韦纥没了内乱,指不定又将视线投向中原!

    再加上,站在淳嘉的立场上,他隐忍八年才亲政,虽然快刀斩乱麻干掉了纪氏,但为了不落下恩将仇报的恶名,覆灭纪氏的名声大抵是给摄政王领的。

    如今经过私下里的一番较量,如崔琬、郑具等权臣倒是相继服软,低头退让了,问题是摄政王还在虎视眈眈。

    这又是淳嘉的叔父,为了名声为了大义他都不可能在摄政王犯下滔天大错的情况下公然对付这叔父。

    甚至有朝一日他斗垮了摄政王,他都不能公开承认。

    这些年来,淳嘉汲汲营营的经营着自己的声名,在蛰伏的八年里,外界主要的评价就是纯孝、宽厚。

    但实际上作为一个天子,这俩名声效果不是特别大……

    毕竟只要不是那种特别出名的不孝子,是个天子都会被扣上这类词。

    倘若没有其他的印象的话,单纯纯孝跟宽厚的天子,说实话,就是个庸碌之君。

    比如说之前的孝宗。

    勤政也爱民,孝顺且宽厚,然而以神宗嫡长子身份承位,非但没能斗过自己的母族,更被逼得郁郁而终……

    同情是惹人同情的,但站在为君者的角度来看,孝宗实在缺乏为君者的资质。

    所以淳嘉亲政两年了,对于朝政已经有一定的熟悉,而且前朝后宫对于他韬光养晦八年一朝亲政的震撼已然淡却,也是时候搞个大事情,证明一下他在纯孝、宽厚、隐忍、城府之外,也是有着实际上的才干的。

    只要能够在对韦纥上头取得相当的进展,不仅仅能够稳固前朝后宫对于“当今天子乃是难得一见的明君”的看法,更能够直接针对摄政王:摄政王之所以受册摄政王,就是因为当初十五践祚的淳嘉,被认为年纪太小,而且远支藩王出身,不具备处置政务的能力,故此需要叔父摄政。

    如今天子亲政两年了摄政王还是没有完全还政、自己前往封地的意思,固然是摄政王作为孝宗大力支持的庶弟,在朝野势力都算根深蒂固,也是淳嘉迄今文治武功上没有特别令人信服的成就,让许多人在叔侄之间保持观望,觉得摄政王年长稳重,未必不是明君之选。

    但若淳嘉在韦纥一事上有着斐然的成果,那么到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放着这等年富力强的明君不支持,为什么要去支持已经在壮年尾声的摄政王?

    到时候请摄政王退位、恢复原本王号、前往封地就藩……完全就是水到渠成。

    要不是韦纥之事如此关系重大,淳嘉也不会花费这许多心思。

    云风篁听着他的计划与想法,心头渐渐沉了下去。

    看来,云氏的崛起,却是挡不住了?

    那……

    她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