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朝请郎 > 第378章 召降原州

第378章 召降原州

向。他下意识的眯了眯眼睛。想要啊。

    只是唐军的阵式他有点看不太明白,都弃了马,在那大杀器前面数十步排成整齐的三层队列。

    没有铠甲,没有陌刀,没有弓弩也没有长枪,便凭着横刀吗?

    他被带到阵前,武怀表递过来一个铁皮筒状的东西,指了指小头:“便冲此讲话,把喇叭对着城头便是。”

    对,就是个简易的铁皮喇叭,前粗后细,有个弯弧的脖颈。这东西其实扩音功能还是相当不错的。

    张军到是没想过劝降这事儿,把这东西搞出来完全是用于军事训练,给教官们用的。

    尚结赞接过喇叭看了看,没搞明白这是个什么玩艺儿,薄薄的铁皮所制,前粗后细,中间一个空筒。

    武怀表感觉这老头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啊,怎么有点笨笨的呢?拿过来给他示范了一下。

    尚结赞眼睛又一亮,原来是增大声音的,效果还这么厉害。

    这要是开大会的时候支上这么两个,那得省多少力气啊,还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听清楚。

    这会儿开大会誓师什么的就是靠肉嗓子硬喊,然后由牙兵向后传递,台上的喊一句,站在人群里的牙兵们就跟着喊一句。

    “大相莫要自诩聪颖,”

    武怀表看了一眼眼珠乱转的尚结赞,在边上提醒了一句:“用汉话召降,以免引起误会徒增伤亡。”

    他指了指两侧整齐的黑衣唐军:“有凤翔健儿在此,原州城内守军再增一倍,也不过增添一倍伤亡,出城数百步足矣屠戮一空。

    我家司令唤大相劝降,实是仁厚之心,不想杀伤过多而已。

    都是肉体凡胎父母生养,家中都有娇妻幼子嗷嗷待哺,奉降,起码保住了性命。大相以为是也不是?”

    尚结赞忍不住扭头往后去看了看那一排铁墩子。便是凭仗此物?他有点不信。

    大军出城,冲锋起来也就是十几个呼吸的时间就冲到了,能杀多少?谁家打仗不死人的?

    武怀表一直盯着尚结赞,自然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笑了笑,指了指前方旌旗招展的原州城头,那里,守将和吐蕃军士已经做好了守城的准备:“大相请看城头。”

    尚结赞面色一变。

    武怀表摇了摇头:“不用那些,某请大相一赏凤翔健儿的风采。”用炮轰他还舍不得呢,都是活生生的俘虏啊。

    主要是现在凤翔就只有两种‘炮弹’,制作不易,杀伤力太大,打出去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召过掌旗,武怀表吩咐了一声,掌旗一溜小跑过去传令。

    一声哨响,整整齐齐的凤翔军将们马上有了动作,队形散开,前排扑卧,中排半跪,站在后排的军士解开身上的皮包。

    这是两段式射击,由后排军士供弹。如果是守阵,那就是三段式射击,大家自己打自己的。

    尚结赞在看,城头上的守将守军也在看着。

    “目标,头盔与列旗。”

    “瞄准,放。”

    砰……一股硝烟漫起,随风变幻着形状。军将们迅速的换上子弹,瞄准,等着命令。

    城头上瞬间一片狼藉,头盔被打掉的人向后摔出去,呼号声响成一片,城头上随风招展的各色旗帜旗杆暴裂弯折,纷纷伏倒。

    有倒霉鬼直接被爆了头,也有旗杆粗大些的,依然坚挺在那里没有倒,在风中颤动摇摆。敌楼被打出一排的坑洞,木屑纷飞。

    武怀表摇了摇头,往城头指了指:“纛旗与龙旗为何还在?”因为旗杆子粗呗,这几道大旗最大,都是用胳膊粗的树干立起来的。

    纛旗就相当于现在理解的国旗,这是国家形像的代表,龙旗表示主将身份爵位,将旗展示将军姓氏。

    此三旗(不只是一面,最多有十几面旗)随时跟在主将身后,为己方将士鼓舞士气,三旗一倒,就代表着主将折了。

    冷兵器时代,不管双方人马多少战况如何,只要你能摸过去把大旗砍倒,对方马上就会溃散掉,都不带犹豫的。

    但冷兵器时代,想冲破层层包裹去砍敌方中军大旗,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儿,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太难了。

    每支部队都会有一个精锐军团专门是用来护旗的,旗手一大堆,随时准备舍命那种。人不死绝旗不倒。

    凤翔军这事儿办的吧,有点玩赖。谁家隔这么老远能伤着旗杆的?

    武怀表脸一抽抽,掌旗马上跑过去下命令,随即又是几排枪响,专门盯着那一排粗大的旗杆打。

    终于,旗倒了,城头一阵荒乱,武怀表心满意足,扭头看向傻眼的尚结赞:“大相以为如何?”

    “……此为何物?”

    “这便是我凤翔军的武器,乃我家郎君所创,数百步外洞甲如糊纸,人马辟易。未知,吐蕃战卒,能撑得过几轮?”

    尚结赞咽了口唾沫,这话他信了。隔着这么老远,那么粗的旗杆子,几下就打折了,事实就摆在这呢。

    这么远打折旗杆,那打战马就绝对不是问题。

    骑兵为什么厉害?战马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庞大的体重和速度的配合,弓箭难伤。中个几箭毛事没有,被砍几刀也不影响多少。

    而且战马也是有甲的,不是光么出溜的等着你打。

    写出射人先射马的杜甫实际上是个军盲,根本就没上过战场,战场上没有人去射马,没用。

    真正射马的战术一直到辽金时代才出现,而且也不是用在正面战场上的。

    除非一下断腿,要不然它能带着箭冲到你面前帮主人弄死你,而且它自己还不一定有多大事。

    但是轰出几个血洞呢?腿打折呢?可想而知。

    骑军冲锋的时候,你只要把跑在前排的马放倒几匹,那对整个队伍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召降吧,留得性命在。”武怀表摆了摆手,示意尚结赞喊话:“大唐不杀俘兵。”

    这话到是真的。

    这会儿两国交兵,基本上都不会杀俘虏。

    把俘虏带回去,搞一个献俘仪式,给皇帝涨涨脸,让京城的官员百姓开心一下,然后基本上俘虏也就没人管了。

    或者变成奴隶,或者就放了,都有可能。放了的可能性很大。

    大唐屡有放俘的行为,但不是放回,而是放逐。把俘虏纹身烫青,然后分散发配到岭南和吴越之地……江南一带受藏俘者众多。

    而汉人落到吐蕃人手里就只能做奴隶被虐待,特别凄惨,老的会被挑断脚筋或者刺瞎,小的会被摔死或者淫狎。

    汉人奴隶,用皮带穿透肩胛骨,一串一百人,可以换一匹战马。